致敬国际护士节!武汉仁爱医院表彰优秀护士
在朱海斌看来,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其政府能选择的工具已经不多了。
我曾用三个因素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得那么快。总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赖于让企业家有机会引进或创造新的技术,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生产和谋利。
我们知道中国有三个重要的世界发明,也就是指南针、火药与造纸。上述说明了国家快速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有一个因素是资本的供应。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维持社会秩序与提供基本建设。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中国政府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完成了不少的基本建设。只要让中国的企业家能在市场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的经济便会快速地发展。
有了充分的资本供应,中国的企业家才能继续开创新的企业,和把既有企业的技术改进来推动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科学与技术没有发展起来。当然进入发达社会之后,经济点不像以前那么单一,那么经济增长点也将明显趋于分散,但是增长潜力都会更大。
同时,精密制造也是当前中国寻求实体经济发展升级的一个重要推手。退休后的老人有稳定收入,无后顾之忧,消费潜力不亚于年轻人,中国大规模推广五险一金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这一措施要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大概到2020年之后拥有养老金的人群在中国才会占据较大比重,到那时候,老年消费才会增加。从规模上来看,精密制造业可以覆盖整个制造业的大约三分之一。现在人们喜欢将转型与升级混为一谈,但科学地看,应该是先有升级,后有转型,转型只是升级的自然结果。
在新建的城区,道路都比较宽阔,堵车现象也不严重,而老城区的道路结构大多是上世纪的规划,根本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很多老楼又无法及时拆除,才导致了拥堵现象。将精密制造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中国正处于第一阶段基本走完、第二阶段即将开始的时期,等完成第一阶段的城市化以后,人均GDP完全可以达到一万美元。
中国一向以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荣,但在所有的基础设施中,仅道路一项就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养老消费的巨大潜力如果说精密制造和汽车消费是未来十年的增长点,老年消费则是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达到四万美元,没有社会福利的支撑是不可能的,福利社会对经济最大的拉动作用就是养老消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到本世纪中叶结束,一共有七十二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后各三十六年。中国城市城市道路面积狭小,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如果中国能像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一样,将精密制造业写入国家文件,进入政府的话语体系,让精密制造一词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各种各样的资金就会迅速聚集到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就会很快出现突破,根本不需要国家为此投多少钱。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国家要实现发达,一般要经历三个可以量化的阶段。精密制造业提供的都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处于产业链的最顶端,是利润最丰厚的部分。第二个阶段是自主创新和产业自立,一个国家如果实现了自主创新和产业自立,其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就没有问题。
当前中国的老人也并不少,但是绝大部分没有养老金,因此还不能形成老年消费。也就是现在年轻公民缴纳的养老金就是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力量,政府不可不未雨绸缪。
在未来,比如美容化妆品、城市清洁美化、居民健康休闲娱乐、美食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都会大幅增长,这些分散在各个领域的消费就足可以将中国经济提升到人均GDP六万美元。西方国家之所以拥有现在的经济结构,也是其产业升级的结果,等中国在产业方面完成了升级,经济自然也就转型了。
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还有很强的潜力。从中国前几年的发展中,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这一规律。目前,有房没车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但是在发达国家人均汽车拥有量早就超过了1辆,美国的比例是1:1.3,其他发达国家还要更高。目前美国拥有高速公路约10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仅比美国的一半多一点,人均高速公路里程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按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中国计划用三十年建成8.5万公里高速公路,即使这一目标实现,中国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也只有美国的不到五分之一。建设一条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费用堪比一个航母编队。如果中国能提前在精密制造这一领域布局、深耕,就能尽快占据世界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当然,道路面积并不需要增加十倍,只要现有的道路面积增加两三倍,就足可以容纳超过十倍车辆,因为只要不堵车,道路的通行量是很大的。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只要实行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均GDP达到1万多美元就没有问题。
A股市场多次热炒物联网、核高基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的每年投入合计不过数十亿元人民币,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专项亦不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进口集成电路芯片的花费已经超过了进口石油的数额。
因此我们必须先从产业升级入手,而振兴精密制造业就是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最好的抓手,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潜力,重回高增长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方法。
老年消费可以使中国人均GDP再增长一万美元,达到四万美元。在前一个阶段,中国每年保持了约9%左右的发展速度,然而现在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自信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经济的增长问题而焦虑。以空客、波音为代表的飞机,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以通用、大众为代表的汽车等,都需要大量的精密制造类产品。目前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城市道路改造,将现有道路加宽、加密,以适应21世纪人们对汽车的需求。
当前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因此汽车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完全可以期待,并将很快实现。比如提出发展装备制造业后,中国装备制造业迅速成长起来了。
当前中国每个产业都已经足够大,最关键的就是与精密制造密切相关的核心零部件不能自给,而这也是中国实体经济最后一块短板,只要把这块短板补上,中国实体经济的各个产业就实现了自立,这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到人均GDP两万美元。比如北京最重要的三环路目前只是双向六车道,早就应该改造成双向12车道
前一个三十六年已经在去年走完,后一个三十六年从今年正式开始,在这新的阶段中国应该怎么办,如何才能将增长保持下去?这将需要新的理论、理念和方法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先从产业升级入手,而振兴精密制造业就是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最好的抓手,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那么,第二阶段的自主创新和产业自立,应该从哪入手呢?我建议,应该将精密制造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三星、英特尔等企业每年的投资都在百亿美元以上。也就是现在年轻公民缴纳的养老金就是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力量,政府不可不未雨绸缪。道路狭窄是导致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只要将城市道路改造得足够宽阔,或是道路网的密度足够大,堵车现象完全可以避免,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口密度很大但并不拥堵的城市。
在新建的城区,道路都比较宽阔,堵车现象也不严重,而老城区的道路结构大多是上世纪的规划,根本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很多老楼又无法及时拆除,才导致了拥堵现象。目前日本人平均每年的出游次数是9次,美国是7次,而中国只有2次,在旅游中,老年旅游将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还有很强的潜力。养老消费的巨大潜力如果说精密制造和汽车消费是未来十年的增长点,老年消费则是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达到四万美元,没有社会福利的支撑是不可能的,福利社会对经济最大的拉动作用就是养老消费。
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建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如果要达到4万美元,没有社会保障建设是不可能的。目前美国拥有高速公路约10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仅比美国的一半多一点,人均高速公路里程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按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中国计划用三十年建成8.5万公里高速公路,即使这一目标实现,中国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也只有美国的不到五分之一。